过去三年,无毒先锋团队一共送检了966件产品的样品,有296件至少有一种有害化学物质超标,超标比例达到了三成左右,这样的一个问题真是不容乐观。 为什么还有这么多有毒的产品在市场上流行呢?
我们是一家关注化学品安全和公共健康的公益组织。同时,我也是一个11岁男孩的父亲。
每年六一儿童节,我们团队都会发布跟儿童有关的网购产品化学物质安全调研报告。今天我给大家报告的就是手中这一双儿童塑料凉鞋。
这种凉鞋现在挺流行的,轻、软、有弹性,色泽鲜艳,得到了很多孩子和家长的青睐。
但正是这样一双儿童经常接触到的用品,背后却潜藏着一种有很高健康风险的有毒物质——邻苯二甲酸酯。
科学研究 表明: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种典型的外源性激素,如果大量地摄入到人体内,会扰乱内分泌系统,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,还可能致癌。
长期地接触和摄入,会导致女孩的性早熟、男孩生殖器官发育异常以及肥胖等问题,还会增加儿童患注意力缺陷及多动障碍的风险。
2019年5月,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》发布过一篇研究报告,显示我国儿童的邻苯二甲酸酯累积暴露的健康风险较高。
▲ 2018-2019年,「老爸评测」和杭州的一所妇幼医院合作,对526名儿童体内的邻苯二甲酸酯检测,42%的儿童面临风险,12%甚至面临着高风险。
邻苯二甲酸酯迁移性高,很容易从产品中释放,并可通过皮肤、呼吸道等途径进入人体。
主要的原材料有两种,第一种叫乙烯-醋酸乙烯共聚物EVA,EVA基本上不会有这样的一个问题;另外一种叫聚氯乙烯PVC,PVC正是重灾区。
PVC原本是非常坚硬的塑料,为了使它变得柔软有弹性,就要加入一些增塑剂或者塑化剂。
恰恰邻苯二甲酸酯就是一种优良且廉价的增塑剂,所以它就跟PVC塑料成了「最佳拍档」。
在我们的生活当中,其实有很多PVC塑料制品,尤其是那些柔软的PVC塑料制品,都有邻苯二甲酸酯的问题。
比如说学生用品当中的包书皮、橡皮擦,和食品接触的保鲜膜、月饼托,甚至是输液袋或者血袋,都可能有邻苯二甲酸酯,甚至是超标。
了解了这些,在今年的3月,我们就针对PVC塑料凉鞋的邻苯二甲酸酯展开了抽样调查。
样本确定以后,在网上下单,把凉鞋直接快递到第三方有资质的检验测试公司,由检验测试公司的工作人员开包,接着进行科学的检测。
结果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:意料之中是我们估计会有一些产品超标,但是没想到超标的比率竟然高达88%。
还有另外一个信息,在这些凉鞋当中,达标的和不达标的,它们的价格差异特别大:达标的平均价格达到了每双152块钱,不达标的、超标的只要19块钱。
按照国家标准,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是不能超过0.1%的,而这双凉鞋的含量高达40%以上,也就是说超标了400倍。
这么大量的一种有毒增塑剂,它其实很容易从PVC塑料当中迁移出来,也就意味着孩子很容易接触到它们,然后通过皮肤吸收到体内。
我想请在座的观众们一起想一个问题,日常生活当中,还有无另外的物品也有类似的风险或者危险呢?
过去4年,我们无毒先锋检测过35种有化学物质安全风险的产品,也都发现了一定的问题。
覆盖的类别包括儿童用品、文具、玩具,还有食品、化妆品、药品,以及食物的包装材料,装修材料。
▲ 塑胶玩具、橡皮擦、包书皮;食品塑料包装:保鲜膜和月饼托;梭子蟹;口红;
如果在座的有年轻的家长,可能在为宝宝选购奶瓶的时候会注意到,有些产品会有「不含双酚A」的标识或者是广告。
的确,双酚A是一种和邻苯二甲酸酯齐名的典型内分泌干扰物,也是有毒的。但是选对了奶瓶以后,是不是就远离了双酚A的污染了呢?
我们平时购物时的热敏纸小票,带字的那一面可能就有双酚A涂层,也就是大家其实平时就要注意,最好还是不要用手去触碰带字的这一面。
塑料魔方也是一种普及率非常高的益智玩具,但是在我们的抽样检测当中发现,有不少含有一种对环境和健康非常有害的化学物质,叫溴系阻燃剂。
溴系阻燃剂已经被国际公约定义为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」,它具有致癌、致畸和致基因突变的危险性质。
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英文简称叫POPs ,跟流行音乐的英文俗称pops一模一样,但是正相反,我们要阻止这种物质的流行。
实际上在日用品当中,有很多黑色的再生塑料的部件,是可能含有这种溴系阻燃剂的,而且可能是超标的。
我们检测过这些从小商品市场上买回来的用品,比如说塑料的梳子,汤勺的手柄,甚至一些晾衣挂,都含有这个物质。
科学研究表明,铅是没有所谓安全暴露水平的,也就是说哪怕是非常微量的暴露,都会影响我们的健康,特别是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。
目前的市场上,还是有不少产品存在铅超标的问题,比如专门针对学生群体的价格相对较低的口红、装修中使用的溶剂型木器漆,都会有这样的问题。
过去三年,无毒先锋团队一共送检了966件产品的样品,有296件至少有一种有害化学物质超标,超标比例达到了三成左右,这样的一个问题真是不容乐观。
但是在它们刚刚被发明、合成,并开始使用的时候,可能是不知道的,反而因具备优良的性能,它们逐渐被广泛地生产和使用。
还是用邻苯二甲酸酯作为一个例子,其实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,这个物质就作为增塑剂开始投入生产。
之后的使用量慢慢的变大,到了高峰的时候,全球年产量超过600万吨,价格也慢慢变得低。
一直到上世纪80-90年代,我们才开始认识到它的毒性。但是这样一个时间段,它已经变成了一种物美价廉、无所不在的化学品,要淘汰它是有非常大的挑战的。
一件有毒产品面世,首先当然是生产环节出了问题,也就是生产者不合理地、甚至违法地在产品中添加了有毒有害化学品。
其次是流通环节,许多商家并非故意要售卖有毒产品,而是得不到产品风险的充分信息;但也有不少是明知故犯,纯粹以短期利益为驱动。
如果有毒产品顺利通过批发商、零售商的审核,或者压根就没有审核,也通过了政府的监管大网,就会来到各种实体或虚拟的商店货架上。
此时,难题留给了广大的个体消费者,有一定知识的或许可以避开危险,做出明智选择;知识不足、忽视质量安全、片面追求廉价的可能就会成为受害者。
但是不是我们就没有很好的方法改变这样的一个问题了呢?当然也不是,所以我想跟大家讲一下我们跟小黄鸭玩具的故事。
因为它是个洗澡玩具,我们要让它柔软有弹性,还能「哔哔」叫吸引小孩子注意,邻苯二甲酸酯当然就是首选了。
小孩子很喜欢啃咬这种玩具,在啃咬的过程中,邻苯二甲酸酯就会通过消化道直接被孩子吸收,危险性更高。
而且,这几年小黄鸭经常作为外卖和活动的赠品,点一杯奶茶,送一个鸭子,不知不觉它就来到了我们身边,防不胜防。
在2005年,欧盟率先通过了一个指令,限制塑料玩具中的邻苯二甲酸酯含量,中国的玩具出口商就开始努力地让他们的商品达到欧盟标准。
2011年,一家在华的国际环保机构做过一个调查,他们采集了30份包含小黄鸭在内的PVC塑料玩具,检测它们的邻苯二甲酸酯含量——
到了2016年的时候,新修订的《玩具安全》国家标准,终于把邻苯二甲酸酯的限量加进去了。
但是在此后的三年中,全国各地的市监局 (当时叫作质监局) ,经常会通报小黄鸭邻苯二甲酸酯超标。
2018年10月份,我们在一家电子商务平台购买了一款销量达到10万+的小黄鸭玩具,送检以后发现超标150倍。
2019年2月,我们跟十多位宝妈合作,在同样一家电子商务平台采购了10款玩具,送检以后,7款超标,超标的倍数平均都在几百倍以上。
他们的确做了一些治理措施,包括下架18000个小黄鸭类似玩具的销售链接,同时要求这些商家必须在提交3C认证信息以后才能够重新销售。
简单科普一下什么是3C认证。3C认证的中文名称叫「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」,英文名称的首字母就是3个C,所以俗称3C认证。
有几个大的类别是都要进行3C认证的,除了玩具,还有儿童车、电动玩具、毛绒玩具等等,尤其塑胶玩具。
在跟这样的平台沟通的时候,我们也接受了它的一个建议——把调查范围从一家平台扩展到三家主要的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。
总之,在2019年的六一儿童节之前,我们发布了第一次多平台小黄鸭玩具邻苯二甲酸酯调查报告,只有25%的达标率。
此后连续三年,我们每一年都发布类似的报告,发现达标率在逐步地上升,从25%到60%到76%,最后到去年94%。
我觉得这对于消费者来讲很有意义,如果现在去电商平台上买小黄鸭玩具,只有非常低的几率会买到有毒产品。
小黄鸭的变化让我们团队感受到了行动带来改变的喜悦,同时也让我们得知了一条很有效的工作路径:
就是从网购的环节去切入零售市场,然后把电子商务平台经营企业当成我们最主要的工作对象。
为什么要选择线上不是线下?因为最近这些年线上的零售总额,已经占到了社会零售总额的1/4以上。那么为什么锁定电子商务平台的经营企业?
简单来说,现在的网络零售市场的主要经营规则及相应的监管,其实都是由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来负责的。
相对于别的环节中的部门和行业,平台企业也更加有意愿和能力去推动问题的解决,并且带动总系统的变化。
通过这样的解决方法,在过去的四年当中,我们推动了电子商务平台对14种有环境和健康风险的产品做治理,包括下架被我们举报过的841款问题商品。
我们粗略地统计了一下,这样一些问题商品累计的历史销售量达到25万件以上,如果单算已经被禁止的塑料棉签,它的历史累计销售量至少是22亿支,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。
这让我们意识到,我们的行动是可以阻止数以万计,甚至是亿计的问题产品、有毒产品流入市场,从而预防由此而产生的环境和健康危害。
在做小黄鸭的调查倡导当中,我们得知向平台反映的那些风险信息,它很快地就能够逐级地、跨区域地汇总到小黄鸭玩具的集中生产地。
2020年8月,集中生产地的市监部门给我们发来了一个盖红章的复函,通报他们针对这样的一个问题搞的专项整治行动:
包括处罚12家超标企业,还督促违规企业召回了2711支(盒)不合格产品。
在阻断这样一些问题产品进入到零售端的同时,也推动了生产商去自改自查,提高标准,甚至是召回市面上的一些问题产品。
最后我想回答一下,作为普通的消费者,如何能为自己和家人买到无毒的产品,包括一双安全的塑料凉鞋。
根据我今天所介绍的,相信很多家长就知道了,我要买一双儿童塑料凉鞋,首先是要避免买到PVC材质的产品。
我们的一个伙伴机构——食通社,为大家绘制了一个科普图,帮大家认识塑料的类别标号及相应的一些风险。
6号是聚苯乙烯PS。这种塑料正是已经被国家禁止生产、使用和销售的发泡餐盒的主要原料。
它可能有致癌物苯乙烯以及其他一些有害添加剂残留的问题,而且这种塑料特别不容易回收,很容易变成垃圾污染环境。
2号和4号分别是高密度和低密度的聚乙烯PE,这个塑料材料用得十分普遍,既可以用作保鲜膜购物袋,也能用于食品或日化用品的包装材料。
5号叫聚丙烯 PP,耐高温,所以经常会用作塑料饭盒,特别是外卖中的一次性塑料饭盒。
当然,这些塑料也不是绝对安全,最好还是不要用它们盛装酒精或者高脂肪类的食物,也最好还是不要用微波炉去加热这些塑料制品。
指望着我们消费者掌握所有的知识、无所不知,那是不现实的,包括我自己在内也同样如此。
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小小的尝试,开发了一个微信小程序叫「无毒先锋+」,消费者可以在上面查找到日用品当中的一些风险化学物质。
它相应的国家标准和限量是多少,也会查到这些物品的购买、使用和废弃的建议。
一个产品的化学物质超不超标,我们不可能通过肉眼和感官去识别和判断,一定是要交给专业的机构;
但是普通消费者能够最终靠查验商品中的一些合规信息,尽可能的避免接触到有毒产品。
包括商户的经营资质,商品的品牌、生产商、执行标准—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「三无」的对象。有些商品还必须要有备案号、注册号,或者是批准文号。
另外,我们也可以留意一下网页或者商品的照片上,有没有一些强制性的标识,包括3C认证标识、中国环境标识,还有儿童化妆品的小金盾标识。
回到塑料凉鞋,在我们的调查当中,所有的三无产品,它们的邻苯二甲酸酯几乎都是超标的。
如果在座有些朋友或者花了钱的人自己有更高的要求,要实现绿色消费和负责任的消费的话,那我们可能就要超越产品安全本身了。
就拿今天已经提到的魔方溴系阻燃剂作为例子,实际上,塑料魔方本身的设计是不需要添加溴系阻燃剂的,没有必要。
有很多魔方使用的原材料是再生塑料,而这些再生塑料很多源自于电子科技类产品中的塑料部件。
由于很多生产商没有很好地履行回收责任和义务,使得这些含有毒化学物质的废塑料,进入到了不可控的回收环节。
由此可见,我们应该从一个全生命周期的角度,来评价一个产品它到底是不是绿色的,到底是不是环保的。
今年5月初,我去了一趟瑞士日内瓦,参加化学品和废弃物的三大国际公约的缔约方大会。
这三大公约当中,有一个公约叫《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》,它正是去管控溴系阻燃剂这类物质的。
今年的大会有一个重要的进展,就是把三种POPs增加到了全球管控的范围当中。这三种物质叫什么呢?分别叫甲氧滴滴涕、得克隆、UV-328。
了解了一些背景之后,我发现这些物质跟今天介绍的那些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一样,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。
它们或者是普遍的使用的杀虫剂,会用在作物上、水果上,或者是很多日常塑料制品、油漆涂料、个人护理用品当中常用的添加剂。
这个新的信息,让我感觉到了更强的紧迫感,也让我认识到我们的工作好像才刚刚开始。
所以我期待着有更多的朋友和我们一道,努力让有毒产品远离消费者,给我们的孩子们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未来。